首頁 表演藝術 〉 土窯雞

把風景壓扁

土窯雞

盡都會的倥傯與疏離

文:朱介英 圖片提供:土窯雞

在INSTAGRAM社交軟體上,偶爾會看到一位專拍街景手機攝影家以「極惡土窯雞」為名,一幀一幀地把他的攝影作品貼在版面上,作品風格特出,內容以社會生活萬象為主軸,以長鏡頭的方式遠攝,導致於整個畫面呈現景深被壓縮後的平面效果,再在色調上進行調整,讓影像有一種繪畫性的二維空間感,光線晦暗寫盡都會生活那種倥傯的疏離調性,讓人印象深刻。

極惡土窯雞 ,從作品當中可以推導出他喜歡獨處、不善交際、質性純樸、自在優游的個性特質,所以我們觀察他攝影的觀景窗位置,可以料想到這個躲在街角,緊握著手機(或照相機)快門,在不被行人干擾、注意之下, 恣意地尋找角度,然後手按快門,把壓扁的風景給記錄下來。

在有限空間中探索無限空間
土窯雞的父親是個基層公務員,雲林人,小時家庭困窘,13歲因無法讓他繼續讀書隻身到台北打天下,曾經兀自在車站的躺椅上過夜,經過自己刻苦自勵,輾轉考上基層公務員,個性豪邁,但很自制,菸酒不沾,喜歡結交益友,舉家過著平靜的生活。由於曲折的經歷,所以觀念務實,對兒女管教嚴格,期望晚輩能夠養成踏實、刻苦耐勞的精神,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。姊姊喜愛讀書,輔大外文系畢業後,就讀研究所,目前為國小英文教師。兩個弟弟尚在就學當中,唯獨 土窯雞生來喜歡藝術,與爸爸的期望有點落差,這是藝術家成長過程的通例,處於21世紀訊息豐富、觀念開明的社會,藝術已經不再是上個世紀那種豪門貴族獨享的事業,尤其是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,有才華的人不難在人群中脫穎而出。

當然,台灣的大都會崛起,也只不超過兩百年的時間,從不被注意的東亞蕞爾小島,轉身一變為亞太地區扼守商業交通要衝的重鎮,在局勢多變下,國人現代大眾文化也跟著提升,管子〈牧民〉篇:「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 」充分解讀了現代文明社會的現象,藝文領域也是需要重視的生活文化建設,尤其是商業鼎盛時代,資本主義消費主導經濟發展的方向,多元價值觀乃有待逐步普及於未來的社會領域。

極惡土窯雞 小時候在郊區成長,記憶很清楚,經常在一個廢棄的煉鐵工廠裡玩耍,池塘、魚蝦、泥巴、草叢等風景,滿滿地佔據著腦袋中的記憶體,尤其是許多房地產業售屋丟棄的樣品屋模型,正是他走進藝術空間的啟蒙,他說:「那些樣品屋模型有大有小,尤其是售屋時擺在現場的桌上模型,製作精緻,有條不紊地呈現許多生活空間,會引起我的觀察興趣,每次面站在樣品屋模型前面,我會用眼睛和心靈去探索屋內的豪華景象,即使它已經因為受風吹雨淋而長黴,腐臭不堪,我也會沉浸在那種想像的空間裡,其樂無窮。」這是 土窯雞初次感受到運用意識流的心靈視覺,在有限空間中探索無限空間的樂趣,也許他所接觸的是建築與人的空間關係,所以長大後,學會攝影時,運用相機鏡頭捕捉都會那種侷促與狹窄的小範圍裡,所潛藏的無垠想像;他把風景壓縮起來,所要表現的不只是鏡頭內的世界,也包含鏡頭外的生息,那正是我們用心靈的視覺觀看他的作品,不難輕易體會的。

本文選自《生活潮藝文誌》第十期,值得對電影、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,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