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特別製作 〉 街舞 Street Dance

翻客文化黑五類 Black Five of Kultur des Volkes

街舞 Street Dance

製作:本刊編輯部 圖片提供:張藹鸝、林泓龍、邱尉華、林月儀、百川

談到街舞,大家必定會不約而同地為它下一個似是而非的註解,喔!就是那種由美國黑人所創的嘻哈文化舞蹈嘛,就廣義的粗淺概念解讀這句話並沒有問題,但是稍微再仔細深入思考,還是沒有完整的給予清楚的定義;至少從街舞表象與名稱之間的意義差距切入,便可清楚呈現人們認知的繆誤。街舞(street dance)這個名稱意象清楚,一群黑人窮小子吃飽沒事幹,在街上成群結黨跟著流行音樂尬舞,這是意象也就是表象。但是就「街」與「舞」兩個字分開,街就是住家外面的公共空間,「舞」就是集體共創的一種有象徵意義的動作;更深一層的文化層剖析,街是庶民動空間,舞是集體意識的表露;再往最深層的潛意識層挖掘,街是日常生活時空,舞是生命最初的行為,由此三個層次串連起來,街舞是藝術、是文化、也是儀式。

本文將街舞列入庶民文化的黑五類之一,基於藝術、文化、儀式的觀點來給予詮釋,並將之與現代年輕人的認知與實踐結合,整理出一套見解,期望給國人打開長久以來矇昧的觀點,對於街舞被歸類爲青少年次文化領域視之的偏見予以扭轉,這才是21世紀生活文化實踐的主流。

庶民舞蹈
沒錯,街舞只是庶民文化現代化現象中舞蹈藝術的一環,它具有庶民舞蹈(folk dance)的三種特性:

1.自娛(self-entertainment):從嬰兒時期被父母逗趣而笑,繼之手舞足蹈,直到成長期隨著音樂節奏搖晃身體、揮舞手腳、扭腰擺臀等行為,並在集體群眾中蔚為風潮,舞蹈在庶民生活中誕生於自我娛樂上。

2.即興(impromptu):原始的集體舞蹈由少數人創立,直到感染群體成為特定群眾共識,這些原始動機來自於即興原則,也就是隨機創作,在特定時空裡與生活現象、社會背景融合,自然而然地便含蘊地理、時代、族群、習癖等特徵,構成該群眾的獨特文化本質。這種庶民舞蹈的原創性來自於即興。

3.獨特(unique):庶民舞蹈最重要的特質來自原創,原創表示受到一定範圍,包括空間、時間、族群、生活習性的規範,以言、以身、以行動相傳,在一定彈性範圍中展演,不受外界影響地自我發展,形成它的文化與風格獨特性。

基於上述三項特徵,昭示我們清晰地了解到庶民舞蹈起源於人類的生活實踐,由人民自創進而經過群眾集體內化,其原始動機在於娛樂自己,經過發展與衍生而成為集體創作產物,逐漸技術化、專業化 構成特定族群的藝術風格,並具有該地區的特質。當舞蹈被權力介入後遂轉變為專業化與階級化,舞蹈便分歧了,一支舞蹈系譜被威權吸收與整編,轉換成儀式表演、娛樂帝王貴族的專業化組織,與原創、娛樂、即興背道而馳。專業化導致舞蹈高技巧性、高娛樂性、競爭性、權威性、階級性、僵化性方向,不復庶民藝術的親切與包容。

庶民舞蹈具有鮮明的族群、民族風格以及濃郁的地方色彩,因此成為被精英藝術作為創作動機,隨著歷史腳步發展,族群疆界逐漸消彌,貿易交流、文化浸染、政治版圖消長、經濟融合,庶民舞蹈的面貌也隨時隨地因應社會變化而革新,因應外來元素融合而同化,但是庶民藝術本質並沒有變,反而是精英藝術隨著時代轉換而消失破碎。如今,過往的庶民藝術經過精英專業階級整理後,歸納為民俗藝術,新興的庶民藝術也隨著新文化而產生新現象,這個定義解釋了現代庶民舞蹈的真實意義,也替街舞成為目前青少年文化的主流找到詮釋基礎。

本文選自《生活潮藝文誌》第三期,值得對電影、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,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