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特別製作 〉 刺青:被貶抑的威權符號

翻客文化黑五類 Black Five of Kultur des Volkes

刺青:被貶抑的威權符號

青少年次文化文本:庶民藝術的歷史偏見

製作:本刊編輯部 圖片提供:曾祥祐、張藹鸝

威權符號
刺青(Tattoo)這個被隱藏的傳統文化,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烙印,父母親眼裏、教育法規、師長口中、自認為有品味的階級思想上,都避免接觸或提及,甚至於見到刺青避之如蛇蠍;這種被視為低俗、卑賤的記號從人類開始有文化以來,一直默默地隱藏在各種社會中,不會因為歷史的刻板印象或精英族群的偏見而消失;追溯刺青的淵源,其實源自精英族群的階級習癖,刺青這個遍布世界各種族的生活藝術「成也精英,敗也精英」。而今在文明進步的開明社會,大眾文化普及,資本主義商業發達操控下,刺青卻也成為追隨風潮,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流行藝術。在此我們將之歸為翻客文化(Kultur des Volkes,英文Folk Culture)黑五類之中一篇,以詮釋學和大眾文化的立場,配合現場採訪刺青族的觀點與方法,將之翻轉到檯面上解讀,目的不是要回歸或復辟,期望在文化、歷史、藝術、美學、生活實踐中,大眾能夠對刺青有個真實、客觀的認知,避免短視與淺見矇混了生活文化的價值。

刺青其實來自精英族群的社會階級符號機制,翻開歷史扉頁,人類最早在身體部位上進行紋身的行為是基於階級地位的象徵,據現存考古證據顯現,西方一萬四千年前石器時代早期埃及尼羅河文明,由金字塔中挖掘出來的木乃伊發現帝王、貴族身上都以紋上某些象徵性的符號、圖案來昭示他們的華貴身份;另外古埃及壁畫上有名有姓的貴族人物身上都刺有階級圖案,紀錄著人物的身份地位,以及他的功勳與權力,刺青在早期文化乃代表著精英階級的符指。這種初民文化並非只有埃及的專利,在希臘文化發源地克里特島、巴爾幹半島,中東文化發源地兩河流域波斯、阿拉伯,印歐文明的中東地方,還有黃河流域的中國和東亞文化圈如日本、泰國、印度尼西亞,以及南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亞、密克羅尼西亞、美拉尼西亞、台灣原住民等南島語族文化,非洲部落文化等,都可以找到黥面、紋身的具體事證指出刺青這個藝術並非只是單純的美術活動,它涉及了社會結構以及階級地位的有形標誌和權力地位象徵。

刺青在中國古籍中也有豐富的資料記載,在《越絕書.外傳本事》上記載著:「越王句踐,東垂海濱,夷狄文身。」說明中國東方邊陲的夷狄族人們有紋身的習慣,《墨子.公孟》記載:「越王句踐,剪髮文身。」敘述勾踐臥薪嘗膽時剪掉頭髮、紋身以警示亡國之恥,《左傳.哀公七年》也紀錄著:「大伯……仲雍嗣之,斷髮文身,臝以為飾。」指出春秋時代魯哀公在位時大權旁落,被卿大夫三桓把持,魯哀公企圖恢復王位導致衝突而流亡越國,繼位的嗣子斷髮紋身,力圖中興。說明中國文化受到儒家影響,中原帝國王族沒有紋身的習性,而散佈於邊境的民族則有紋身的習慣,如東漢楊孚的《異物志》就記錄著廣西地方:「雕題國,畫其面及身,刻其肌而青之,或若錦衣,或若魚鱗」南蠻紋身族群。紋身的故事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傳奇,如南宋岳飛背刻「精忠報國」事蹟,中國《四大奇書》之一《水滸傳》中也記載了三個刺青角色:花和尚魯智深、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。身為南島語族之源,台灣原住民賽夏族、泰雅族也有臉部黥面的傳統,代表社會地位與階級標誌。

日本有一個北方族群稱為蝦夷人,整個族群均有紋身、刺青的習慣以作為社會位階的標記,另外據考證源自越人的紋身習僻傳至日本,成為日本傳統文化之一,日本人將刺青發展成為一門顯學,在江戶時代商業鼎盛的社會中,刺青代表著一個人的社經地位,最顯著的證據來自於「浮世繪」作品,許多權貴、財閥、黑社會頭目、武家浪人等,都是刺青文化代表。泰國、緬甸的刺青更具古老文化的神秘色彩,並成為小乘佛教的傳統,泰國僧侶大師們具有特定的刺青資格,他們也學有專業刺青技術,將獨門符號、圖案、咒語刺在信徒身上,可以改變運勢、永保平安、避免鬼怪侵犯、避開仇家施咒加害,泰國人稱之為「刺符」。

馬來西亞的原住民刺青文化也開著燦爛的花朵,據記載指出最早有刺青的是蒲南族(Punan)人,之後在19世紀初被生態學家發掘伊班人有極為普遍的刺青風俗,幾乎全族上下都有刺青在身上,他們的刺青反倒超越過階級意識,而作為智慧與幸運的符號。典型的伊班人刺青傳統是男子的成年禮,稱為「北加賴」儀式(Bejalai),也就是智慧之旅,舉凡成年男子必須經過複雜的北加賴儀式考驗,然後在身上刺上標誌,以證明具有履行對於族人有重大意義的能力,刺青有著正面思考的意義。

其他如紐西蘭的毛利人在臉上黥面刺著精緻的紋飾(Moko),展現勇士保護善良百姓的身家與延續族群的命脈,成為民族英雄的符號。南美洲印加人、瑪雅人、阿茲提克人等都將刺青列為儀式的一部分,主持儀式的長老更是刺青最具威權的表徵,他們手拿權杖,身上露著代表無上權威的刺青,執行各種儀式,與天地鬼神對話以確保族群安全。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如薩克遜人、丹麥人、歐洲北方日耳曼人、不列顛群島上的蘇格蘭高原人等,都有刺青習俗,刺青原是尊貴、崇高、智慧、英勇、幸運、避邪、吉祥的象徵,也都是精英階級作為擁有無可挑戰權威的符號。

刺青的正面與負面指涉
刺青的正面意義在於呈現庶民日常生活文化習癖,根深蒂固地建構了初民社會傳統,不外乎具有幾種隱喻:1.初民為求生、獵殺、遊牧目的掩飾自己避免被攻擊的伎倆;2.作為家族的族徽,尤其是戰功彪炳的家族為了凸顯宗族裡的地位,特別設計族徽以為標誌;3.宗族的圖騰,宗族為了命脈綿延,維護土地與資產,特別設立圖騰作為族群信念的象徵,並將之神聖化,成為畢恭畢敬的侍奉標的物;4.宗教信仰的精神指標,宗教團體為了確定徒眾們有一個基本信條,以及崇奉的對象,因此設計宗教圖騰、口號、標記、符號,讓徒眾們信守,刺青是最好的方法,至於過分盲目崇拜便會轉化成迷信;5.英雄標誌,維護群體(族群、國家、民族)的安全、榮辱、德性、言行足以成為公眾學習典範的英雄,予以偶像化、符號化,刺在身上以茲為記;6.團體激勵人心的惕勵意識,如賽會、活動、考驗等,予以符號標誌以激勵更強烈的信念,以上六點是原初型態的刺青意義。當文化到達某種開明的臨界點之後,這些刺青予以複雜化、美化、公共化、學術化,於是刺青變成文化的美學支脈,發展為藝術資產,這一門藝術即刻擴展其社會意義,包括紀念刺青、愛情表白刺青、誓言刺青、流行風潮刺青、幫會派系刺青、座右銘刺青等,其意義便無須侷限於精英統治時代的意識型態了。

身為文化的一種具體形意,事物總是一體兩面,刺青源自精英階級作為權力與地位的象徵,卻也被用來作為負面標記。比如很早之前一些被官府逮捕的犯人,判刑確定發配邊疆服勞役,避免犯人逃逸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臉上刺著罪行標記,刺青的特點就是難以洗脫,所以犯人一旦刺上標記,一輩子難以翻身,這種刑罰世界各地的部落統治者都懂得使用,中國先秦時代、西方羅馬帝國時代,對罪犯都予以刺青以茲辨識,羅馬人對奴隸刺青以為買賣方便,羅馬貴族豢養的武士奴隸也必須予以刺青作為貴族資產的紀錄;歐洲基督教統治黑暗時期對女巫的逞罰,重者火刑,輕者黥面為戒。

甚至於日本北方有一個愛奴(Ainu)族是居住在庫頁島和北海道、千島群島及堪察加的原住民,對已婚婦女予以刺青,以玆作為社會位階的記號;用刺青來劃分社會位階的標籤,是跟著刺青作為精英的標誌一起出現,世界每個地區、民族都存在。就是因為刺青具有標籤化的功能,所以許多必須區別出去的人物,被統治者用刺青予以規範,如希臘、羅馬時代官府會在奴隸、罪犯臉上或身上刺青藉以辨識,而西方間諜活動也會利用刺青當作辨識認證標記。刺青應用在隱密處作為標誌功能,以至於被黑道、幫會組織、秘密會社集團成員、刺客殺手、宗教秘密組織、政治暗殺小組、國家諜報組織或特立獨行的江湖高手、納粹黑山黨徒、忍者組織成員等,均以刺青作為紋樣,以發揮橫向運作的聯繫認證手段。

本文選自《生活潮藝文誌》創刊號,值得對電影、藝文有興趣的年輕人關注,各大網路書店現正販售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