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方》專輯
游子陽的南方故事
文字整理:本刊編輯部
睽違了34年,游子陽經歷了不算短的崎嶇歲月,身為搖滾歌手,搖滾音樂逐漸式微的年代,始終執著於他自己搖滾的領地。今年(2025)初推出他第 2張專輯,用歌聲書寫著每一段翻轉路程的心情故事,游子陽拿出更加成熟的聲音,唱出更加敏銳的情感,也為他的音樂歷程立下一幢顯明的里程標竿。
游子陽早先從地下樂團崛起,1988年加入「東方快車」樂團擔任主唱,1991年擔任BMG唱片執行製作,並在犛園、犛舍等PUB演唱,台北之音電台音樂節目《真情地帶 》主持人,並任職唱片公司歌手訓練老師,為許多藝人李亞明、臧逸文、簡英才、黃維、森林木樂團、范克希樂團伴唱。1990年由滾石唱片發行第 1張個人專輯《跟太陽重逢》,奠定他重搖滾歌手的地位,演唱經歷豐富。
游子陽的嗓音渾厚,發聲有勁,天生適合演唱搖滾歌曲,他創作的國語歌曲內容隨然偏向憂鬱的情歌,用那厚實的聲音來表現更能傳達一重抑鬱情懷,自古多情空遺憾,往事歷歷如繪,卻只能回首追憶,國語搖滾畢竟多了幾許不可承受之重,讓人餘音繞樑,牽腸掛肚不已。
這次推出的專輯主打歌《南方》,用南方的太陽和海風來隱喻漂泊遊子的懸念,用晚霞和山崖溝壑為背景,折射出生活的苦悶,對照出生存的孤寂和生命必走的迂迴曲折過道,聽游子陽抑鬱而渾厚的嗓子,讓詞句在空氣中抑揚頓挫地流竄而出,總會經過我們耳鼓將深藏在靈魂裡的許多問號振盪出來吧!
回顧一路走來,樂壇變化迅速,短短半個世紀,一切都已物是人非,游子陽踏進歌壇,經歷豐富,除了自己演唱歌之外,也作曲、作詞,任職製作人、錄音師、編曲等幕前、幕後工作。為他人製作唱片時,游子陽總能游刃有餘地觀察並發揮,但輪到創作自己的專輯時,思考如何在10首歌中完整表達自己,倒是壓力挺大。「這是一張自傳式專輯,主打歌反而是最後完成的作品,曲序採用倒敘手法,從現在回溯過去,」游子陽全程採用人工樂器演奏,這對技術要求極高,也耗時費力,顯現他的音樂專輯執著的創作態度。
科技變化很快,網際網路改變了流行音樂的生態,在當前市場中,這樣的專輯已經非常稀有。游子陽成長於1980年代的西洋音樂文化中,他的專輯創作風格涵蓋了新大陸南方搖滾、黑人藍調、鄉村歌曲,甚至福音歌曲,由於堅持製作品質,錄音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挑戰。甚至於錄音進行到一半時,碰到經營 10年的錄音室關閉,由於Live Session音場錄音的特殊性,無法隨意更換場地,不得不在僅剩的 2個月內日夜兼程趕工,才在最終,樂器部分終於如期完工,這是一場驚險的旅程。等了34年,游子陽對每個環節都格外小心。接下來進入配唱階段,由最信任的音樂夥伴黃丞協助。配唱對歌手而言是最艱難的部分,尤其游子陽因多年前過度使用聲帶,導致右耳聽力下降一半。
《南方》專輯每首歌的故事不同,呈現出的聲音與口氣也各異。
「
這張專輯並非為迎合年輕市場,而是為了向經歷過愛與痛的人傳遞共鳴。」只有歷經過歲月的人,才會明白歌曲內涵的深刻情感。游子陽創作作品並不為了討好大眾,但相信粉絲會有類似經歷的人,能在這些歌曲中找到共鳴,想起過往的某段故事或某個人,在故事中演出始與終,而故事的休止符總是那麼令人傷感與疼痛。主打歌〈南方〉傳達作曲者當前孤獨而驕傲的生活態度,在〈回憶中遇見〉的歌詞則記錄了一段痛苦的感情,部分內容取材自「他與她」之間的傷情對話,相信每一個成熟的人都曾在不對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,進而發展出沒有結局的感情,感情最終留給游子陽省思是,也許相遇本身就足夠了,創作是對曾經的人留下一點回憶。〈迷霧中的別離〉是〈在回憶中遇見〉故事的序曲,也是內心了斷這份因緣最後的吶喊,專輯中每一首歌都在講緣起緣滅的往事。 在製作完成後,游子陽已經將自己掏空,完成了一場艱辛的內耗。未來,他將如《南方》的MV所示,只擁有山川峽谷、大海與自己的雙手。